習(xí)近平在山東考察
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,匯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。
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,匯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。
省政府領(lǐng)導(dǎo)同志與網(wǎng)友面對面,談民生、論發(fā)展、話改革。
詩累累,情切切,意盈盈,無限情愫寓清明!
習(xí)近平在柏林演講時,講述了諾博和漢斯兩位德國專家的故事。
2014年4月28日紐約佳士得舉辦19世紀歐洲藝術(shù)春拍,屆時推出米勒、庫爾貝、讓-畢候(Jean Béraud)、路易斯-瑪麗-德-施萊佛(Louis Marie de Schryver)、華金-索羅拉-亞-巴斯蒂達(Joaquín Sorolla y Bastida)等著名藝術(shù)家的杰作。
庫爾貝《Les trois soeurs de Courbet》
2014年4月28日紐約佳士得舉辦19世紀歐洲藝術(shù)春拍,屆時推出米勒、庫爾貝、讓-畢候(Jean Béraud)、路易斯-瑪麗-德-施萊佛(Louis Marie de Schryver)、華金-索羅拉-亞-巴斯蒂達(Joaquín Sorolla y Bastida)等著名藝術(shù)家的杰作。本次精心挑選的72件拍品大部分是從美國藏家手中征集而來,呈現(xiàn)出多種藝術(shù)風(fēng)格,必將吸引到獨具慧眼的藏家。
引領(lǐng)拍場的是庫爾的作品《Les trois soeurs de Courbet》,估價80萬至120萬美元。庫爾貝的早期作品,大多是以自己家庭成員和好朋友為對象的肖像畫創(chuàng)作。這幅作品的重要意義在于,它的風(fēng)格已經(jīng)與當(dāng)時流行的浪漫主義有所區(qū)別,而是與庫爾貝的第一張自畫像中的游吟詩人的風(fēng)格類似。畫面仿佛是透過一扇半掩的門看過去的場景,前景中的強光與模糊的背景陰影形成強烈的對比,四個女人的輪廓鮮明。庫爾貝晚年被流放到瑞士之后,由于手頭非常緊張,才在1874年將這幅作品出售。庫爾貝一直持有這幅作品幾乎到生命的尾聲,這也許不完全是一個巧合。
米勒《森林里的伐木工人》
巴比松畫派米勒的作品《森林里的伐木工人》(Woodcutter in the Forest),估價30萬至50萬美元,這幅作品是在米勒抵達巴比松不久之后完成,巴比松是一個在楓丹白露森林邊的小村子。《森林里的伐木工人》是米勒對這些典型勞動者塑造得較為成功的早期作品之一。《森林里的伐木工人》又是不同尋常的,因為在這幅畫木板的背后,米勒又做了一幅一位年輕婦女從壁櫥內(nèi)拿出床單的生活場景素描。森林和家庭生活場景,二者合在一起,為我們提供了米勒在19世紀50年代中的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興趣點。這一素描也暗示著米勒后來成為自17世紀以來,對婦女家庭生活最為細心的記錄者。
讓-畢候的《Le boulevard Saint-Denis à Paris 》,估價50萬年至70萬美元,描繪了巴黎熙熙嚷嚷的街景,是由一位美國中西部重要藏家送拍。本次拍賣會的其他重點拍品,有施萊佛的作品《The Little Flower Seller on the Champs-élysées》,估價20萬至30萬美元;巴斯蒂達的作品《El beso 》,估價60萬至90萬美元。
初審編輯:
責(zé)任編輯:張艷